影评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冷透的掉渣烧饼
从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一种被称为“国产古装大片”的类型被定下基调,历史,传奇,武侠,武打,神话裹在一处。著名故事,跨地阵容,港式打斗,壮阔场面似乎都变成必需要素。而真正内容如何,非常没准儿。随后在许多导演不懈努力下,这词汇被一次次使用,观众一次次被丧失信心,到11年底,正好过去十年。11月,我们看见了一部赶末班车赶得气喘吁吁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
看片过程里始终在疑惑一件事,导演陈勋奇这些年来是否完全没接触过国内相关的作品,哪怕是电视剧。他是否知道电影里许多本来算勉强可看的部分,都已被严重透支了很多年。由于内地剧集市场的繁荣,各朝代故事被一拍再拍,一群穿着奇怪古装的人在横店跑来跑去差不多是件招人烦的事了。而《杨门女将》在美工制作上的粗糙与随性,根本不是用一两句“想做新尝试”可以搪塞过去的。即便电影里有几乎大半时间在运动,但观众却不会看见打架就兴奋了。况且如今主导电视剧动作戏的,大量也还是来自香港的导演。这种同质化的感觉,让《杨门女将》即使一直保持着“热闹”,也仍然无可救药地滑向“无聊”。
陈勋奇在电影界是个少见的全才,从业的时间跨度也很大,十几岁就跟着师傅王福龄给邵氏片场做配乐。后来看别人拍东西太差,要他弄好音乐来加分,暗忖不如自己导演。成龙跟他说,要当导演先演戏,他正好也对武打动作感兴趣……一路这么走过积累颇多。所以他自己主导的电影里,很多工作都是一手包办的。当年那些作品流畅简单,但同时也缺乏足够个性。于是当陈勋奇毫无进步地再次重复这套工作,带来的便是《杨门女将》中文戏的乏善可陈与场面的完全失控,这是剧组在鄂尔多斯吃再多苦也无法挽救的。
“寡妇征西”这段人为编造的宋朝故事,在中国历史传奇里地位不低。用今日眼光看来,除隐约带着“粉红暴力”影子外,它更像中国文人特定环境下用来自唾的反讽。国家积弱,奸佞当道,偏安王朝居然到了要靠一群老弱妇孺上阵杀敌来得以保全的地步。所以整个事件中,这群以穆桂英和佘太君为核心的女性群像无论是否取得胜利,调子总是悲凉的。她们早已失去了丈夫或儿子,只能在别人嫉妒的揣测中坚持一种信仰。但《杨门女将》未做任何从人物思考的打算,它就上面讲的那件事重新过了一遍,所有事件的交待全在同一平面上。各色人等穿上相似盔甲,最后根本辨认不清,单纯将出征过程拍成了冒险打怪的任务。
当然,导演或许就是为着拍这个任务而投入的,主角是谁于他无关。这点从每名女角初出场便用字幕注明她们的兵器,或可看得出端倪。而结尾大反派忽然叫住所有士兵,主动与女将们单挑,更显示出香港导演的独有逻辑。毕竟,20年前录像带时代我们也就是这么随随便便看着历史传奇过来的。
但毕竟现在不是20年前了。说到底,陈勋奇貌似还停留在张彻《独臂刀》前后那个沉迷于奇技淫巧的思路里。
1972年大导演程刚拍摄的《十四女英豪》中。为了度过天险,悬崖两边的士兵叠起罗汉,面对面倒下,在空中死死抓住对方搭成人桥。这个想来较扯的设计因凌波扮演的穆桂英豪情肃穆的一段话,以及她自己身先士卒搭桥的行为而合理了。两边人缓缓地伸长双手举过头顶,快速剪辑中居然显出了悲壮的仪式感。而《杨门女将》中同样拍这个场景时,只是将锁链射向对面,然后趴上去十几个男兵就算成功。没有艰难,哪有成就。在佘太君踩过人桥后,这群士兵居然还好整以暇地坐起来喊了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