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春节以前,我对艺考几乎一无所知,以为那只是极少数考生和家长需要考虑的事情。2008年春节过后,女儿做出的走艺考道路的决定,让我不得不关心和研究起艺考来。
加入到艺考大军的考生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确实具有艺术天分并立志献身艺术事业的。这类考生在艺考队伍中所占比例不大,甚至都算不上是艺考的主流。二是文化课能够达到相当水平,但为了回避普通高考的剧烈竞争,而迂回选择艺考的。这类考生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也正在强有力地改变艺考的传统竞争格局。三是文化课基础较差,被动卷入艺考大军的。这类考生在艺考生中所占比例最大,是“艺考”的主力军。这三类考生在横向上看似乎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实际上他们的主攻方向是有所区别的。艺术天分高的考生一般把专业艺术院校作为主攻方向,专业课成绩好是他们的优势;文化课成绩较好的考生一般都把主攻方向放在那些比较注重文化课成绩的名牌大学、一本院校的艺术学院;第三类艺考生竞争的领域基本被限制在二本、三本,甚至高职专的艺术学院或艺术系。上述分类并非截然,“文”“艺”双馨的考生也还是大有人在。
确定了自家考生在艺考中的位置,其实也就解决了日后的报考方向问题。
如果您不是艺术专业人员或是较高层次的爱好者,那么您最好不要相信您的艺术判断力,更不能以自己的所谓判断力去对孩子的艺术水准、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对孩子的前进方向做出不客观的假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比较有经验的辅导老师对自己学生艺术水准、能力的判断都是相当准确的,听从或是以这些老师的意见为主要参考意见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对一个考生统考成绩的预测,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可以达到误差在10分以内,而我们家长对孩子艺术水准、能力的评价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或高估、或低判。
每年的全省艺术统考是对考生艺术水准、能力的第一次检验,也是考生对自己进行最后定位的关键时刻。除极少数院校外,比如沈阳音乐学院浑南校区,各院校的专业校考一般都安排在统考成绩公布以后。之所以这样,也是考虑到了给考生一个重新定位的机会,让考生有时间修正自己的前途判断。
如果考生的统考成绩低于230分(辽宁省统考成绩满分为300分),而考生自我感觉发挥还比较正常,那么作为考生家长就没有必要考虑让孩子参加太多的校考,选择2-3个二线、三线城市(包括外省的)的院校即可。统考成绩230分到260分的考生在选择校考方面的选择面要大一些,特别是冲击省外的一些院校的成功率会更大。当然,不想出省的另当别论。统考成绩260分以上的考生属于高端学苗,其着眼点自然在省内外的专业艺术院校或普通重点院校的艺术学院。
专业统考成绩公布后,考生们对自己在全省艺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应该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但影响考试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仅凭一场考试就对一个考生的真实客观水平做出十分准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况且艺术标准有时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统考中成绩平平,却顺利通过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校考的考生在以往并不鲜见。因此说,统考成绩可以作为考生自身定位的重要参考,但不应是唯一的参考,特别是对于那些公认有艺术天赋的考生来说,即使统考成绩不理想,也应该坚定信念,大胆参加自己向往学校的校考。
省内除了鲁美、沈音等专业艺术院校外,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全省统考成绩,而省外在辽宁招生的院校除极个别的,如复旦大学视觉传媒学院,多数都有自己的校考。这些学校的校考有半数以上在沈阳设有考点,也有相当数量的学校不在辽宁组织考试,辽宁考生需要就近到其他省、市参加考试。如广西艺术学院在整个东北都不设考点,离辽宁最近的考点在山东济南。这里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这种不在辽宁设考点的学校其校考成绩往往都是全国排名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在辽宁定向招生,辽宁考生只有进入了它的全国排行榜,才有可能被录取。
为了方便考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组织,外省院校的校考一般都安排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进行。考生在选择校考时,实力当然是第一位的,其次要考虑的是兴趣和志向。尽管考试主要是实力的比拼,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譬如,在同一考试时间一般有多个院校同时考试,这时实力稍逊的考生就应该考虑避重就轻,有意识地避开那些比较热门的院校,不去和那些相对优秀的考生竞争。
完成艺术统考和校考,对于“艺考”生来说只完成了整个大学梦想的一半路程,更艰巨的文化课考试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验。文化课是绝大多数艺考生的软肋,在现行考试制度下,最终决定考生命运的常常是文化课考试而非专业课考生,许多专业课成绩非常突出的考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而被挡在了大学门外。
普通高考前的100天是至关重要的100天,有条件的家庭一定要安排孩子参加强化培训班的学习,直至请家庭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家长们都知道,“艺考”生脱离开文化课的学习一般都有两年左右的时间,甭说本来文化课就差的考生,就是那些原本文化课还可以的考生经过两年的脱离,其对文化课的陌生度也可想而知。因此,“艺考”生文化课的考前强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用讳言,“艺考”生的文化课学习自觉性都不是很好,这就要求家长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用尽一切手段督促孩子学习,把孩子从艺术天地的信马由缰尽快地拉回到知识学习的脚踏实地上。不论是理科考生还是文科考生,在最后100天里,做题是唯一选择,只有大量做题才可能对学科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自己在考试时不至于看到什么问题都感到陌生。外语在“艺考”中的地位比较特殊,“艺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许多艺术院校对外语成绩都有小分要求,有相当数量的“艺考”生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因为缺了外语小分这个东风而功亏一篑。“艺考”生在最后阶段应该放弃“攻坚”,不可在数学等难啃的科目上下过多的功夫,要注意有抓有放和投入产出的效率比。
考后估分对于参加模拟考试比较少的“艺考”生来说是一件相对比较困难的事,而作为家长在其中基本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听任孩子的估计,并由此做出所报志愿的判断。
“艺考”的志愿填报较之普通类高考的志愿填报要复杂的多,也更难于把握。因为不同院校在如何计算专业分和文化课分上千奇百怪,有划定文化课分数线后按专业课成绩排名的,如多数专业艺术院校;有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相加后排名的,如大连大学的音乐专业;有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按比例折算后再相加的,如辽宁师范大学。后一类院校最多,其折算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强调文化课成绩,有的注重专业课成绩,有的则是等量齐观。有的院校还会根据自己学校的理念突出强调个别科目,如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特别注重语文,语文成绩达到一定分数还有相应加分。
深入了解各院校的录取规则和方式,可以让考生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做到有的放矢、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规避自己的短板。
我在给孩子填志愿前也曾咨询过一些所谓的志愿填报专家,但这些专家无一例外都婉言谢绝了我的咨询,理由很简单:“艺考”录取太复杂,规律很难把握。因此,作为“艺考”生的家长一定要自己研究相关问题,不能把决策寄托在别人身上。
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信息来源就是各院校的网站和一些专业的艺考网站,绝大多数“艺考”信息都可以从这些网站中获得。如果你觉得网上的信息太庞杂,千头万绪,也可以买一本艺考方面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都经过系统化整理,分门别类,一目了然,非常便于检索和查阅。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家长,从这些书籍上得到的信息一定要到相关的网站上进行确认,因为有些书籍会有印刷错误或过时信息。
以上是自己两年来陪伴孩子参加“艺考”的一些体会,仅供“艺考”生家长参考。
祝您和您的孩子在艺考道路上一路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