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第一,要充分肯定作品的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它的缺点,这就过分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有些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充分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第二,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刚接触几个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他们往往“看图说话”、“看镜头说术语”,满眼只剩下“定格”、“特写”、“蒙太奇”之类的术语,而忘记了全片宏观的东西,特别是主题,那就是舍本逐末了。对于专业术语,不要看得太重,那些主要是考上大学以后才去学的。初学阶段,似懂非懂,不要乱贴标签,更不要卖弄,以免贻笑大方。
第三,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联系它拍摄或播出的日期。总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缺乏联想能力,只是就事论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另一种是天马行空,离开作品本身去阐述什么道理和感想。
第四,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娱乐、消遣放松,这都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了。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我送大家两句话,就是“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大家要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多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多看新闻片、专题片和艺术短片,而少看电视连续剧,因为时间不允许。
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光去看“美人”、看“明星”,光去寻求刺激。应该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处理的良苦用心,当创作者的“知音”。再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追自己把看法写成文章,至少写一段评语或“收看笔记”,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多练几次笔,看片分析能力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