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资深老戏骨——柯林·菲尔斯这样,拿捏任何角色都游刃有余一样,居然可以把乔治六世这样的复杂角色诠释的这么细腻得当,甚至连公认的“烟瘾”都被他指掐的分毫不差。真是心思慎密的令人抓狂,要知道在《单身男子》当中,他那半含泪花又千言万语的面部表情,已是精确到了以纹理计算的地步,而这一次在《国王的演讲》中,他居然又进一步“走火入魔”,不仅把对语言障碍的“声、色、形、态”一网打尽,还把他那张温柔细嫩又极蕴刚然的脸庞蓄意积满皇室格调(包括各种敏感词),甚至都有了写满“演技”才善罢甘休的意思。
毫无疑问,柯林·菲尔斯对于把握皇室的独有氛围,以及使命精神小情操显然是做足功课的,即便不少评论家部分否定了,《国王的演讲》剧本的“真实还原性”,但却也无碍柯林·菲尔斯在这一幕国王的演讲中,以乔治六世的身份登顶奥斯卡。
有意思的是,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铁娘子》,亦是关于英国领袖人物的传记,同样老戏骨的梅丽普,亦是用层次细腻到每一寸肌肤的演技,还原了撒切尔夫人这样的传奇人物。无独有偶,英国式的2部传纪,伊利莎白二世女王都是见证人。
在《国王的演讲》中扮演被希特勒称为“欧洲最危险的女人”的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伊利莎白二世的母亲)的海伦娜·邦汉·卡特,据说血缘里本身就有皇室血统,以至于戏中那一份辅佐国王的连心之仪,在没有过多戏剧冲突的情况下,就被稀松平常的表现了出来。这并不是夸张。现实中那一句,“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的经典讲话,虽然没在《国王的演讲》中出现,但却把她与国王的伉俪之情,在剧中一次次,大至万人演讲、小至去罗格医生处时的分镜头上,都蕴射的传神不已。这大概就是传记的魅力,有太多幕后资料可以让观众联想联系。
而当柯林·菲尔斯与海伦娜一起敲开医生罗格的门的时候,本剧预设的“梗”也便正式开张了。毫无疑问,这里没有悬念也不需要悬念,甚至平铺直叙的递进便可,因为这里只需要国王真实的“治疗过程”,那就已足够精彩。毕竟,悬疑这种东西在历史面前,到底是没有分量的。更何况,柯林·菲尔斯的面部已经早已埋下足够多的悬疑,谁都不知道他下一次障碍性停顿是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伴随停顿所泛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甚至事无巨细到每一次去罗格医生处的治疗,都会有不同神经末梢的生理反应。那一种关乎尊严,以及自信的人性使然,在镶上一层皇室的头衔之后,更是扑朔迷离的难以揣测。而柯林·菲尔斯似乎却品嚼的得心应手,不仅把语言障碍的物理反应精准计算反应,更是把心理层面的化学演算发酵的天衣无缝,以至于每一次卡词所伴随的眼花,都像是背后有千言万语的情绪在等等倾盆一样万均,更要命的是,每一次都能把情绪收放自如的像电熨斗一样妥帖。而杰佛里扮演的罗格医生,亦就像是那个时代穿越过来的一样自如,人物的人格、精神、气场,无不鲜明精致,以至于,每一次柯林·菲尔斯与杰佛里的对手戏,都好像是气场雄辩的精彩“戏中戏”,亦无需其他元素的伴奏,就可以撑起戏码的观赏性。海伦娜的匀称融入或者说之于国王的辅佐,则是这一场场“戏中戏”的超级润滑剂,不仅是他们“闹僵”后的收拾者,更是此间“关系”的剧情推动者。
而其间,盖·皮尔斯扮演的爱德华八世以及蒂莫西扮演的丘吉尔,都给这一出传纪添置了氛围的浓度,亦给柯林·菲尔斯的演技设下了更高的要求,背景、时局的紧促甚至是咄咄逼人,都让本来只是语言障碍之于自信的预设高度,一下子去到了君王、普世价值甚至是拯救世界的高度。而这当中,不得不说盖·皮尔斯的戏份到位,虽然只是按部就班的把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事情,再编年体的演一遍,但他却把爱德华八世的棱棱角角诠释的格外分明,那一种为了心爱女人不惜抛下一切的情绪以及姿态,是不仅仅一次出走、一种行为就能交代的,这需要从骨子里传神出来,而盖·皮尔斯显然做到了。也正是由于兄长盖·皮尔斯的不胜饶人,进一步激发了柯林·菲尔斯角色下的多元情绪迸发,乔治五世病榻前、辛普森夫人的舞会上,这一种种前后连贯又层次不一的情绪,都在柯林·菲尔斯的脸庞上,张弛有度的做到了滴水不漏。
或许,看起来《国王的演讲》就是克服语言障碍然后成功演讲的那一回事,也正如片子从头至尾四平八稳的氛围那样,没有什么悬疑也没有什么爆点,但落实到每一个分镜头,在仔细观摩柯林·菲尔斯以及若干主角的脸颊之后,便知道原来看点爆点悬疑张力都在上面以点博面的铺成着,然后不加预告提醒的微妙串联,直至高潮来至,二脉打通。正如,最后那一次演讲所说的:我们在此虔诚向上帝祈祷,只要每个人坚定信念,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必将胜利。国王的演讲胜利了,《国王的演讲》胜利了,“国王”柯林·菲尔斯的演技也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