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学校的电脑教育普及很快,学生们在使用电脑方面让很多的家长、老师满意。然而孩子们现在电脑打字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一手字却写得越来越歪歪扭扭、“惨不忍睹”。一位爸爸不由感叹:“孩子,你的字咋写成这样了!”根据材料,请谈谈你对电脑打字与中国传统写字的看法?
首先,汉字是我们中国拥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如果大家都用电脑打字,那这一项传统将会消失,古人发明汉字就失去了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缺失一大部分。
其次,书写汉字可以聪明人的大脑,如果光用电脑打,那人的大脑会慢慢"生锈"并且练字有陶冶人情操的作用,可以使人心态平和。
第三,中国的2008申奥标志,全是用那毛笔写成的,为何它不用电脑制造?这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中国人自己的品牌.然而,也表明了中国人热爱汉字这门艺术,热爱自己的国家,如果用电脑制造,那还有什麽意义。
第四,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练字可加深记忆,打字会很快的忘掉.这点也说明了练字好。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总说的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除加强专业师资力量外,必须给写字课以“立足之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在青少年一代丢失。
2. “近视眼,只要贴贴眼贴,就能治好吗?”记者在爱眼日前夕,常常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的确,庞大的近视人群催生了一个巨大的近视治疗市场。除了传统的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外,激光、各种药物治疗近视眼的广告也频频亮相媒体,令人如雾里看花。请你谈谈对药物治疗近视的看法?
面对近日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治疗近视的广告,作为一个庞大的近视治疗市场群体中的我们,在选择治疗时一定要谨慎加重视。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戴眼镜后不方便,去医院做激光手术又担心出现并发症,于是,当看到吃保健眼药或眼贴就能治疗近视眼的广告后,便急于一试。但是有的药物吃了之后没有疗效反而起了反作用。
我记得几年前有这么一则新闻火遍全国,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因为近视影响学习以及上课的质量,于是她们选择了一种仪器配合药物治疗,可渐渐地这位女生的视网膜在脱落,最后造成失明。
其实从原则上讲,药物治疗真性近视眼没有科学依据,有些药物只能治疗短期内出现假性近视加深和缓解视疲劳有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治疗近视的时候一定要先去了解,不能一见到广告宣传就立刻去购买,这样可能不仅不能够好转,反而会加深。理性选择,理性消费。
3.明星吸毒其实并不是新闻,十余年来,被公开曝光与毒品有染的明星双手双脚都数不过来。事实上,一种吸毒亚文化已经在娱乐圈内形成——吸毒不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毒瘾,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时尚,一个用来划分是不是“同类”、是否具有共同审美和生活趣味的标准。请谈谈你对明星吸毒的看法?
曾几何时,吸毒,已成为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吸毒—被抓—反省—再犯,生活压力、激发灵感、受人教唆等原因,让明星吸毒的恶性循环一直在延续着。现在看来,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生存标准,来改变现状。
明星吸毒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请客吃饭变请客吸毒。有的时候新人想要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需要前辈提携,只有吸毒才能打入他们的圈子。
(2)吸毒K粉成创作灵感。早年摇滚乐手为了能够保持体力和状态,特别是吸食大麻后,听觉、感官与平时相比更为敏锐,让人觉得大麻成为灵感之源,更加深了对它的依赖。
(3)需求刺激摆脱成名压力。没成名的拼了命想出头,成名的想永远保住自己的地位,可艺人也是普通人,也难免有状态起伏,有时遇到挫折,内心的恐惧和压力不是旁观者所能想象的。如果这时候有机会接触到毒品,让他感到可以获得解脱,哪怕只是暂时的,以后就很难逃脱诱惑。
面对纷繁复杂的娱乐圈,作为公众人物,希望明星们能够给青年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有什么理由,请让我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当代中国最沉重的负担是人口,最富有的资源是人力。面临国际上激烈的智力竞争、民族素质竞争,如何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宝贵的人力资源,变负担为动力,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国家前途的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和观念变革的角度审视现存的教育观念和不发达的教育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变革传统教育观念,确立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中心的现代观念群,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举国上下都重视教育,才能真正把发展教育、提高全面素质的目标落到实处。你对“教育为本”有什么看法?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陌生。自从邓小平同志说过之后,整个中国的教育就开始一步步发生了变化,更多的资金和关注度投向了我们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对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收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总之,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5.在大连港中心幼儿园的教室里,小朋友们分别扮演起孩子和父母模拟表演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孩子们一边表演,老师一边引导说:“如果你们是父母,听了这样的回答会高兴吗?”通过生动的情景再现,孩子们慢慢体会着《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道理。这是大连市少儿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指导协会日前开展的“九年传统道德文化义务教育”活动中的一项内容。“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幼儿园”你怎么看?
每天回家看电视,玩电脑,很少出去散步和做游戏,这就是现在幼儿园小朋友生活的现状。孩子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但他们生活的天地却越来越小了。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们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间文化环境也越来越远,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孩子们迫切的需要一个接触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
首先,如果把优秀的民间文化放下,一味地在形式上去仿古,搞一些形式化的开私塾、穿古装、背古文,这样不仅得不到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因此要把目标放在孩子最能接受的童谣,民间活动之类的东西。
然后,面对传统文化的课程需要孩子凭借兴趣,自己去选择。我们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刻意强求,而应该将民间文化中美好的、符合他们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展示给他们,让他们去选择,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东西,他们才会去感受、去想象,才会去发扬和创造。
传统文化出现在幼儿园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不能操之过急,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从娃娃抓起达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