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源自中南美专的“图案组”,1958年成立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开始培养本科生。1989年,将原工艺美术系整合后扩展为工艺美术系和设计系,1996年由两系发展为五个系,并在此基础上于 1997 年成立设计分院,2004年正名为设计学院。自1978年起,原工艺美术系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设计学科已有27年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历史 。
在学科建设方面,从1993年起,“设计学科”就已被列入广东省级重点学科,是广东省各院校中在设计学科领域的唯一重点学科。
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科 在高永坚、谭畅、陈雨田、李立基和尹定邦、王受之等两代前辈设计教育家带领下,把握广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脉搏,从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从 更新教育观念出发, 改革创新。从“三大构成”课程的引进,到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从对工艺美术学科的改造,到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成功实践,设计学科 从 在国内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中发挥了“改革先锋队”的作用。我国高等设计教育所发生的若干重大变革,都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科的动态联系在一起:
1.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标志—“三大构成”课程发祥地之一;
2. 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发祥地之一;
3.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成功模式发祥地之一。
正是由于广美设计学科对我国设计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和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学术地位,1995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设计教育高峰论坛“跨世纪的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分散到整合的良性发展。今天,设计学院已有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 服装设计系、数码艺术设计系、 设计艺术学系、装饰艺术设计系等7个系、染织艺术设计 、 家具设计2个专业、16个专业方向以及统一的设计基础教学平台—“设计基础部”。
设计学院的这些系、专业与专业方向几乎涵盖了目前国内已有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较大、专业研究方向较完整、研究水平较高、产学研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综合性、高层次的设计学院。近两年来,设计学院积极扶植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根据广东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办了“建筑学”、“数码艺术设计”、“服装工程”、“家具设计”等专业。这些新专业,从“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特色专业扩展而来,有着良好的学科基础。
设计学院现有省级重点课程一门(构成学),同时还设立了 5 门学科内重点课程。每门重点课程均要求达到“一名好带头人,一部好教材,一部好大纲,一个好梯队”的标准。这些重点课程的成果形式包括:教材(纸面教材和电子教材)、大纲、教学团组、示范作品、课程规范与学分、国内外校际对口常设交流活动等。
学院对重点课程的建设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扶持。在重点学科经费中拨出专项经费,由 尹定邦 教授主编了《设计学丛书》,共出版理论专着 9 本,译着 4 本,教材 14 本,作品集 3 本。《设计学丛书》的全面完成,填补了国内在设计学理论体系中的学术空白,是本学科在高等设计教育的学术层次与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全面领先。目前,设计学院正在组织《设计教育丛书》的出版工作,将出版一系列反映设计学院设计学科教育成果的教材、专着,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引进版经典教材系列 30 本,设计基础教学实录丛书 5 本,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解读 8 本,课题教学实录丛书 10 本,青年教师争鸣丛书 10 本。
设计学院非常重视与国内外设计界的交流与合作,聘请许多国内外着名的设计家作为本专业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来校讲学,组织不同规模和不同内容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协作项目,使设计学院始终处于广泛的国内外交流的良性学术气氛中。
自 2002 年以来,应邀到设计学院进行短期讲学、举办展览、出版专着的名誉教授 和客座 教授就有日本着名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2002)、日本着名平面设计大师盛岗重夫(2002)、英国着名帽饰设计师戴。里斯(2003)、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之父亚历山德罗?门迪尼( 2004)、澳大利亚着名设计师里查德?亨德森(2004)、德国着名设计师乔治 . 提奥多莱斯库(2005)、德国着名设计师亚克斯。泰勒莫(2005)等,对设计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带来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