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作为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已有很久远的历史并在当今社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个性的张扬、自我的挖掘、多元化的体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已经是每—个人追求并向往的。在这种大背景下,歌唱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并提升自我价值的—种需求,同时,对歌唱方法的学习愿望也日益强烈。但我国现有的状况根本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加之人们对歌唱的神秘化,使学习唱歌进入了另一种误区,追求“洋、大、空”,却不知歌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种能力。教师的职能是对歌唱初学者基础声音的加工和完善还是改变?我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尝试,对声乐入门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在这些新观点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歌唱水平得到了提高,效果很明显。
一、树立“只要我有声音,我就能歌唱”的歌唱心理,是学习声乐的坚强动力。
作为每—个对歌唱有强烈欲望的人,首先要有这种心理。这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基础。树立这种心理就不会对歌唱具有恐惧感,丧失自信心。声音是由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出的,只要学习者能够发出声音,就说明他的声带闭合正常,就具有学习的初步条件。在这里,我们需要把对音乐的感觉、声带的条件等区分开来谈,不要把学习者的不足当作问题摆在前面,从而扼杀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要通过—系列的手段来提高和完善。作为教师,—定要给学生以鼓励而不是要他们放弃。
二、把学习者的原始声音作为基础,加以完善而不是改变。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领域,有许多种流派,包括美声、通俗、民族唱法的分类等,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许多学习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派或那一种唱法。在刚刚学习声乐的时候,都会走许多弯路,学习美声也就是简单地模仿,学习民族唱法又觉得起点太低,学习通俗唱法又觉得比较俗……,种种心态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我主张,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特点,告诉他“你的声音就是最棒的,是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歌唱方法的训练。训练的过程是完善的过程而不是改变。就像是—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教师的工作是修剪和扶持,而不是重新栽—棵新的树。如果教师想象、设计好了—个模具而要求学生把声音装进去,就会走入误区。
三、歌唱训练不要找感觉,而要靠动作,准确的歌唱动作是良好歌唱的前提。
在教和学的双重活动中,教师经常说的话就是找感觉。其实,这种提法比较单一。心理学中明确提出,感觉是—种比较抽象的感知,我们无法把握。在身体有异常、休息不好、心情不好等因素的影响下,感觉就成为一种不可捕捉的东西。大家经常在各项体育比赛中看到对运动员的成绩评价,更多的是动作完成得如何,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我想,能不能把歌唱的过程用动作的完成精确度来衡量。为此开始探索并进行尝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把唱歌的过程解释为歌唱的动作过程,要求学生在假声状态下完成。十二字教学法其内容是:吸好气、放腰上、抬软腭、往前唱。
(—)吸好气:关于对歌唱的呼吸有许多种提法,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等,这是对呼吸的感觉、呼吸的深度而言的。吸气是人的基本技能,歌唱的呼吸不同于普通的呼吸,在于呼吸的位置,也就是呼吸点的不同。普通的吸气就是—种自然的动作,而歌唱的呼吸则不同。我们要求学生要通过鼻子吸七成的气息,只外的三成要贴住上腭吸入(这个三成和七成的是比喻)。在吸气的同时,头部略向后仰,这个动作就迫使喉部的肌肉得到放松。这是个连贯的动作,在吸气的时候迅速完成。
(二)放腰上:这是歌唱要完成的第二个动作。气息吸入之后就可以歌唱了,但如何用力,也是说法不一。主张要把力量放在腰上,腰部要略有扩张。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放”字,不能压、不能撑、不能摔、不能狠。要像放东西那样轻轻放在那里。
(三)抬软腭:软腭在歌唱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决定着声音的厚度。抬软腭这个动作要像打哈欠那样抬起即可,不可太大、太僵,要放松,否则,将影响整个口腔的放松。特别是初学声乐者不要过多地强调软腭抬高的程度。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动作的更规范,
软腭的逐渐抬高、腔体的打开,声音将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圆润。这是歌唱过程中几乎和放腰上—起完成的第三个动作。
(四)往前唱:在这里强调的是“往”。主要区别是“往”体现了一个抛出去的动作。不管声音在哪里获得共鸣,歌唱的方向总是往前的。像阿宝、索朗旺姆等,他们的声音尽管比较原生态,但依然能感觉到声音的动力美。如歌唱家王宏伟、戴玉强的声音优美、自然、
表现力强,也是突出了“往前唱”这一特点。只要完成了前面的三个动作,那么,往前唱的声音就不会“白”,不会有喊的感觉。
四、加强“i”母音的练习,练好中音腔体(鼻腔、鼻咽腔、口腔)的共鸣,搭好到达高位置之桥梁。
“i”母音具有明亮、甜美、易唱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加入其它母音的练习,用“i”母音的腔体带动其它母音的练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淡化喉头的作用。
许多学生在演唱时,喉部的力量太大,这跟教师经常强调喉头的位置有关。其实,喉头就是起一个拉动声带的作用,只要声带闭合能够发声,那么,喉头的位置就是正确的,不必要做太多的强调。而喉部要彻底放松,才可以发出优美的声音来,音域也可以得到扩展。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怎么吸气就怎么唱。许多人在唱歌时,首先做一个腔体,然后把声音放进去,这就是听起来声音总像是某位歌唱家的原因。殊不知,自己有自己的特点,自已的腔体肯定不同于任何一位歌唱家。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特点呢?其实“怎么吸气就怎么唱”就是最简单、最朴素却最实用的。在吸气过程中,所有的腔体都是张开的、松弛的,在往外唱的时候,只要是保持住吸气的状态,鼻腔出七成,帖往上腭出三成就可以了。
(二)动作越规范,声音就越漂亮。这个原则就是强调了动作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努力去做可以做到的,而不是要去找一些感知上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学习程度的提高,就在于动作的规范度、精确度。
(三)状态越松弛,声音越流畅。我们知道,歌唱是一个紧张的过程,但是,在歌唱时除了软腭、腰部之外的任何一部分肌体都要放松,如同行云流水般的声音就会缓缓而出。
(四)气息越深,位置越高。这主要是强调“放腰上”的重要性。希望学生注重“放”的过程,要深深地“叹”下去,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以上仅是个人心得,希望通过同行们的努力,去探索、思考歌唱教学的多样化;去突破、创新,把唱歌的过程简单化。教给学生明确的、具体实用的方法,给声乐爱好者以信心,让更多的人来歌唱,让更多有个性的声音出现在五彩缤纷的社会大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