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用声音塑造音乐形象,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可是笔者在几年的小提琴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耳不闻,对乐谱的要求视而不见。所以在小提琴学习中,应重视音乐听觉的训练。
一、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
大凡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他们在有意或无意聆听的状态下,其神经听觉器官和分析器官都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这种敏感的听觉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所以,对于学习小提琴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的耳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小提琴作品中,那充满了人性生命韵律的节奏,那微妙细腻的难以言传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境界,都不是仅仅靠演奏时盲目的本能冲动就能愉快胜任的,而是在审美听觉的控制下才能做到。所以,小提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使之能胜任小提琴音乐的演奏要求。演奏时必须用听觉去判断演奏是否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音的准确性、发音的科学化、力度的层次、节奏的脉搏、乐句的均匀、旋律的流畅、风格的准确、形象的完整等。总之,敏锐的听觉能力对于学习小提琴演奏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音乐听觉训练的特点
许多学生演奏时思路混乱不清,除手指基本功的原因外,多数是因为听觉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学生只是被动机械、无目的地在听,对自己演奏音乐作品时的音响,只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听觉是混乱的,而且不知该如何听。所以,小提琴学习中音乐听觉的训练就是:学生必须在敏捷的思维下,按音乐进行的规律将无意识、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有目的的听觉。这种训练能够促使学生从特定意义出发进行学习,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器官,培养发挥自己的听觉能力。
小提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也不是仅仅用耳朵去听。“听”是心理在声音上的运用,而耳朵只是身体的器官,具有一种听觉机能,一般情况下听觉机能所起的只是消极作用,这可能听见也可能听不见。比如,在教学上,若学生不能专心地倾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可以试着让他们侧耳、闭目、把头贴在琴上,效果特别显著,这是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听力上了。所以“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小提琴学习中的音乐听觉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训练,是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让学生注意听,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引导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各种因素,让学生时刻保持听觉的警觉性,在清晰的思维控制下,有目的地进行。
三、音乐听觉训练的要素
1.旋律听觉
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核心。旋律本身有两个要素,即音高和节奏。人在对旋律的感知中是依靠自己的听觉经验,逐步形成了人对音乐中音的高低与长短的组合能力,这使音高与节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节奏的弹性是与旋律的弹性携手并进的,也就是说,节奏随着跳进和级进的变化也有灵活的变化,而且长的音值原则上适合于跳进运动,短的音值适合于级进运动。”[1]这种音高与长短的结合形成了人在对旋律感知中的听觉习惯,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旋律形态。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对逐个音的音高孤立地进行感知。音的长短、级进和跳进等旋律进行规律,音高与节奏的不同组合,以一个整体而作用于人的听觉,在感知记忆中是以一个相对的整体来记忆并积累。所以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旋律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听觉的控制下进行。
(1) 注意听完整的旋律线条。首先必须准确地划分旋律的句读,演奏时要细心地听旋律的每一个音,听各旋律声之间的衔接,使其语气表达完整。
(2) 注意听流畅的旋律线条。在听到完整旋律线条的基础上,演奏时要时刻注意倾听旋律线条的流畅性。特别是当旋律的某种特点的技巧出现时,由于技巧的难度而影响旋律进行的流畅。如:我们在聆听许多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时,可以发现在这些作品中几乎都有集中全曲主要的音乐素材而发挥高难度演奏技法的华彩乐段,大部分人在演奏华彩乐段时常常会不流畅。练习时学生首先要克服技术上的难点,然后还要注意旋律进行时的方向点,演奏时要有倾向性地走向这个点。
(3) 注意听旋律的表情。在演奏时,要细心倾听旋律的表情,首先要把握住旋律的风格,领会旋律的语气韵味,在此基础上,演奏旋律时的力度变化、音色变化、轻重缓急、起伏跌宕,都必须用听觉仔细检验。
2.音准听觉
小提琴作品中除了旋律外,还要注意音准听觉的训练,音准是弦乐器专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小提琴最难掌握的技术。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实际上就是要求演奏者在脑子里首先要有一种固定的音高概念,也就是预先听觉。具有这种预先听觉的演奏者绝大多数是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形成的。同时,演奏者天生的音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很难指望一个五音不全、毫无音高概念的人会有音乐发展。当我们的耳朵具备了控制音准的能力,然后我们通过各种练习,将视觉、听觉、触觉加以结合,并通过长期严格的磨炼,最终达到把握音准。可以说养成这种随时听辨音准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需的。具备了这种对音准的敏锐性,将大大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准。在训练音准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 手的框架。左手的框架是手指的基本位置,也就是在任何琴弦,任何把位的1、4指的八度音程。在这个八度框架之内,2指和3指各有两个位置,在手指所到的任何把位,无论是哪个位置都应当将框架的感觉记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八度框架的位置形状保持到第六七把位后,在更高把位时由于弦短了,音准的距离位置也逐渐变得密集了,手的框架才有所改变。此时,也就是在第八把位时,手框架的距离是第一把位时的一半。
(2) 左手的换把。左手的换(转第87页)(接第81页)把是小提琴技术的重要环节。“换把的过程为——手在指板上的触觉以及拇指的作用,听觉在换把中的作用,这三者的结合是给手指以正确的音准距离感的关键。”[2]听觉在换把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培养自己听的习惯。当演奏中出现任何不需要的音准效果时,要不断训练自己的肌肉有调解的功能,而具备这种功能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听的辨别能力。在换把前认真地听,以及在换把位的过程中,听着声音逐步达到新的音高。耳朵就能非常有效地增加和维持触觉所提供的距离感。
(3) 音阶的训练。著名小提琴大师席盖提说:“音阶是小提琴演奏中一个永恒的基础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的练习价值是不变的。”作为小提琴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音阶的练习是每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卡尔·弗莱什说:“在音阶练习的过程中,音准和流畅性同样重要。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进行慢速度练习,取得完美音准的条件下再逐级加速。”[3]在慢速度练习时应注意听每一个音的音准,要对不准的音符提前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对指板的熟悉,对音与音之间距离的准确测定,都需要通过音阶练习来达到要求。
3.发音听觉
学生在学习小提琴演奏时还必须训练发音听觉。因为发音问题不是一个单一性的问题,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动作、技术、技巧、基本功、听觉审美观、艺术情趣为一体的极复杂的问题。因此用听觉来检验发音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是最客观的方法。要听发音、听力、听振动、听音质、听音色、听音乐的感觉。发音的技巧是整个小提琴演奏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纯净的发音是情感最有效的阐释者。然而发音与小提琴的其他技巧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段,任何一种技巧只有和音乐表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音乐的真正含义,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有最精彩、最出色的演奏。因此学生在练习时,不能对音质的好坏无动于衷,应该清楚地知道或听到其变化,在听觉的控制下,将最好的发音表现出来。
美妙的音乐会使人感动。只有在敏锐耳朵的监督下才能演奏出美妙之音。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音乐听觉训练,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音乐听觉。人的素质环境、教育只是音乐听觉形成的前提和条件,而积极主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才是形成良好音乐听觉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从事音乐专业的人来说,更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音乐听觉,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听觉水平。相信通过努力,在科学的训练方法下,每位小提琴学习者都会具备专业演奏家的音乐听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