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的学习与训练技巧二
1-11、歌唱方法是一种技艺,它要由歌唱者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获得,所以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再好的声音,教师也不能在一夜之间把学生变成为歌唱家,如果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是下决心;二要艰苦努力;三要少走弯路。培根说的好:“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曾键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1-12、谈到歌唱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时,兰培尔蒂说:一个学生不仅需要有嗓音,还要有充满热情的艺术家的灵魂、很好的音乐才能、健全的理智和记忆力如果学生具有好听而且有力的嗓音,然而他不想按照艺术的规律去训练它,不想透彻地掌握呼吸方法,那他永远也不能使得自然所慷慨赠予他的宝贵条件辉煌地显露出来,他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趣味的歌唱家,而只是一个叫叫喊喊的人。有必要重复说明这一点: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一个歌唱家必须表达出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因此,除嗓音外,他还得具有天生的热情和崇高的心灵,这些条件只能得自天赋,教师无法传授。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和良好的修养,无论在生理或精神上他永远也不可能和他力图刻画的理想人物合为一体。作为一个歌唱者或者演员,他都无法使人感动。(编者的话)学唱歌要不要有较高的文化,前几年我听有人说:不需要,有些喜欢唱歌的学生也认为,我所以要学声乐,是因为我文化课学的不好,或者不愿意学习文化课。也有人认为:学唱歌的人文化课没必要学的那么多,也没有必要学的那么好,唱歌就是凭嗓子。嗓子好就行。这种认识的危害性就在于:误导了人们的努力方向。有的人,嗓子确实很好,就是因为文化课学得不太好,才没能到高等学府去学习、深造,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看过这些专家的论述你还那么认为吗?
1-13、兰培尔蒂说:大家知道,最出名的歌唱家总是最勤勉的,他们已经习惯于学习,把它当作一种愉快的消磨时间的办法,而对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却正好相反,练习像是残酷的折磨。蒙太戈的名言说:“你越是学的多,就越会感到需要学。”兰培尔补充说:“你越是学的少,就越感觉不到学习的重要。”(编者的话)前边讲了,如果学生对学习声乐没有兴趣,又不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课后的练习就不会积极,甚至有的学生下课之后根本不去练习,因此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残酷的折磨”的抱怨。学习期间就这样,将来能有大的发展吗?
1-14、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认为:学习声乐最合适的智力特点是:对音乐真诚热爱,能准确掌握旋律及和声并牢牢记住它们,奔放的情感加上活跃而细致的观察力。至于说到生理条件的话,首先是放强有力而音域广的嗓音;其次是和上述嗓音特点相称的体质。最辉煌的才能在应用时,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合理的工作来加以发展和指导。不重视研究艺术效果和细腻表现的歌唱家是个不完美的天才,是墨守成规的奴隶。匆匆忙忙学一些音乐知识是不够的;艺术家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他们是逐渐形成的;必须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通过专门的练习和细心关怀的培养来发展他们的才能。专业歌唱家的形成在于学习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及和声,和声对歌唱家说来,是必要的辅助。近些年,许多家长都明白了对孩子早期培养的重要性,一些热心的音乐工作者,也积极开办学习班,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如果这些学习班是为了普及音乐知识,开展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孩子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话,那真是办了件好事。但是,有的老师,没有把学习班的性质定在“业余”这个框架内,他们把自己教学的立足点定在培养“人才”上,想通过“考级”一步步地把学生推上艺术家的宝座。本来是业余性质的学习班,非要把它办成“专业”的音乐学校。他们不管学生的条件如何,一律按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要求安排教学,它们辛勤地教学,热心地辅导,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威望。主观上确实想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要知道,学校的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业余的音乐教育以什么为核心呢?
据说有的老师一律要求学生必须考级,他们在教学中只学习考级曲目,今年考一级,明年考三级,后年考五级,有的家长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快。他们望子成龙、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盖高楼得打牢地基。就是传授技艺也不能这样跳跃式的学习呀!
还有的家长,由于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能发展才能,所以,让孩子学什么,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往往是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家的孩子学什么。还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学好几种专业,笔者认为:孩子在学校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课外孩子学什么,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艺术门类也未尝不可。但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如果孩子真喜欢学音乐,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音乐,要观察孩子对音乐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听音乐的时候是什么表情?音乐的记忆力如何?他真的着迷吗?他唱歌的时候,音准不准?总之,如果孩子不是有特殊的表现,不要过早地给孩子定方向,学是学,是否专业学音乐。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一定要细心观察之后再做决定。至于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学音乐,下面这条,说的很明白。可以对照一下
1-15、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认为:只有这几个缺点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怀疑:(1)、文化修养太低;(2)、听觉不好、音唱不准(教了几个月之后方才可以认为这个缺点是无可救药的—原注)(3)、嗓音颤抖,全部音域或部分音域的嗓音是嘶哑的。(4)、体质虚弱、发声器官不健全的人也不适宜学唱;脆弱的体质使得艺术家不能精力充沛地演唱,而精力是热情的首要特征。
1-16、我们决不能忽视音乐学院在培养人才中不足的一面,总的说来就是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世界发展到20世纪末后阶段,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各种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拿音乐艺术来说,它与历史、语文、教育与心理等学科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往往认为自己是学音乐的。主修声乐的只要唱好歌就行了,学弹琴的认为学外文对自己有什么用呢?总之,年轻人在音乐学院环境呆惯了,认为音乐就是自己的天地,就是一切……对其他文化学科则抱一种与我无关的态度。把时间花在这些方面只会影响自己的专一业。……认识不到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过去有的人认为:搞艺术的都是些没有文化的人。有些搞艺术的人,尤其是过去搞戏曲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本身没有机会学习文化,圈外的人认为他们没文化,可以理解,但这不是搞艺术可以没有文化的理由。实际上,在艺术上有成就的老艺术家,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是他们都有自学的历史,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但在艺术上很有造诣,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能说他们没文化吗?现在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文化,如果不好好学习,错过了学习文化的大好时光、将来在艺术上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1-17、所有的歌唱家必须服从以下原理或规律才能得到发展:一切功能只有使用它时,它才会加强,……反之,凡是我们不使用的东西,我们终将失去它。这一条也是练习的规律,它对于发展意识、神经和肌肉;对于培养美学鉴赏能力;对于情感的控制和升华、对于养成自我放任和自我抑制的习惯;对于视觉和听觉的敏感;对于智力训练;对于培养对待生活的勇气;对于身体活动的灵活性、配合一致以及控制能力;最后,对于语言技能,嗓音技能的训练以及使用声乐手段或器乐手段来丰富多彩地表现和交流乐思,并给人以深刻印象,都同样适用。歌唱嗓音的发展和其他操作技能的发展一样,是通过功能的加强,主要是通过明智地、建设性地应用有规律的练习而获得的。当然,这样的练习需要指导、指示和有益的实践,这是教师的职责。练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练习的内容、方法等,我已经另外编写了一个材料:《声乐学习中的练习》。这里不再多说。
1-18、嗓音功能和歌唱能力确实是上天赐予的,但歌唱艺术家却不是生就的,他们是造就的。对于他们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包括健康、智力、教育、音乐常识、声乐技巧、曲目、咬字和语音研究、掌握键盘、受过良好训练的听觉、视谱能力、表演训练和舞台实践,要成为一个专业歌唱家,这些是不可少的,甚至还需要更多些。(编者的话)这虽然是对艺术家的要求,但对一般想从事声乐工作的人来说,从这些论述中,也应该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19、声乐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建立歌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作品并表达出作品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基本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建立歌唱发声方法的训练。这部分大致归于生理上、物理现象的范畴。演唱方面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音乐感与情感的表达能力、审美观、创美能力等等,这部分大致属于精神上、心理上的范畴。
1-20、不是一天就能学好的,有时碰对了,你以为找到了位置,再唱又没有了。可能过一个月又找到了,这种反复过几年慢慢会好的。这要强调对声音的记忆力,这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大脑懂了,可以帮助锻炼你的肌肉。教声乐的人和学声乐的人,都要知道这个道理,反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希望反复的次数少一些,所以,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脑子来学是非常必要的。据我观察,在声乐的学习中肯动脑子的人,别的课程都学的很好。音乐学的好的人,脑子都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