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视作品是通过声画结合的手段去传送信息内容的。镜头画面是影视的基础,但没有声音的配合,那么单独画面所能呈现的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容量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影视作品包含的信息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下述三方面:
1、视觉信息,其中包括镜头、镜头和镜头组合以及总体所含的信息。
2、听觉信息,包括解说词,音响,音乐所包含的信息。
3、视听综合信息,它是画面与声音配合后产生的信息含义。
影视工作者,要重视画面的选取与构思,也要重视声音的运用,更要做好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工作。另外,还要考虑恰当运用音响与音乐,使影视作品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传递信息的整体。
一、解说词的再加工
解说词的作用是补充画面,提示画面、概括画面、强化画面。在解说词写作上要求科学、准确,精练、简明、通俗、口语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解说词的威力。但是,光有好的解说词还不行,导演在写分镜头稿本时,还必须进行解说词的再加工,使它和画面形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因此,应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解说词配合画面的位置上下功夫
配合画面的解说,必须在位置上与画面相对应,才能真正发挥解说词的补充,提示、概括和强化作用。解说词与画面相对应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解说词与画面并行发展,解说词随着画面的出现,同步进行解释,补充画面的具体内容。
(2)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画面的开始,这种解说词往往是起提示的作用,提示后,由学习者通过画面去领会与思考问题。
(3)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的结束阶段,这种解说词是在对画面进行概括与总结。
解说词要与画面在位置上严格对应,在写画面与解说词时,就应考虑画面要有适当的长度。没有实质内容的画面,或者勉强拉长时间的画面,去配合滔滔不绝的解说词,解说词再好,也会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不能为迁就解说词去加添没有表现力的画面。在这情况下,宁可设法去提炼、精简解说词。
(二)在解说词的质和量上下功夫
我们既要考虑解说词在位置上与画面的配合,又不能由于照顾配合,把解说词弄得支离破碎。因此,在考虑对应、配合的同时,要在解说词的质和量上认真下功夫。
图解型影视作品解说词的量,不宜过多,要相信画面的表现力,画面能说明问题的,解说词不必去重复多说。我们既不能按解说词去选配画面,也不能按画面写重复的解说词。解说词的量要少,但质要高,起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音响与音乐的运用
(一)音响效果声
在影视作品中常要应用音响效果声。音响包括有自然界的声响,机器的音响和人的非语言音响等。风声、雷声、雨声、波涛声、流水声、动物叫声等都是自然界的音响;汽车、火车、飞机、大炮,车床,打桩机等发出的声响都属机器的音响;人们的笑声、哭声、心脏搏动声等部属人的非语言音响。这些音响在影视作品中都可起到一种传送教育信息的作用。
音响效果声能增加画面形象的真实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帮助观众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扩大与加深画面的表现力。如在《静电》一片中,静电放电的“啪啪”声也是放电的现象之一。在《青蛙》一片介绍黑斑蛙时,学生既看到了黑斑蛙鸣叫的形象,同时听到了黑斑蛙的叫声。蛙的叫声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蛙。在《回声》一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该片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在一些工科影视作品中,开动机器的“隆隆”声能增加现场真实感,也能表现工人凭声音去诊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它也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信息。
音响效果声还能起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如课室里,学生的朗朗读书声,表现了学校学生勤奋学习的气氛;学生在专心做作业,这时只出现翻书的“沙沙”声,烘托出肃静的环境气氛。
在影视作品中运用音响效果时,既可以与画面同步出现,也可以在画外运用,画外运用有两种情况:
(1)画面没有声源,只听到画外的音响。如夏夜的虫鸣声、蛙叫声,在画面上始终看不到虫和蛙,也没有必要看到,因为这声响已烘托出了这一环境气氛。
(2)画面出现声源,如掌声有拍掌的人群。这种声响往往会出现在画面之前或之后,这也是画外声的一种运用。将前一镜头的效果声延长到后一镜头,除了能保证这效果尾音的完整,并可以使前一镜头画面所表现的情绪与气氛不致因镜头的转换而中断。如一镜头是听众鼓掌并伴有热烈掌声,后一镜头是演讲者走下讲台,在后一镜头中虽没有鼓掌的人,掌声却继续下来,这样,能将鼓掌的情绪充分发挥出来。后一镜头的效果声在前一个镜头就开始,可以给观众带来对后一个镜头的提示,引起观众对将出现的画面的注意。例如,前一镜头群众抬头向天空观望,下一镜头呈现空中飞行的飞机。那么在“群众抬头看”的这一画面上出现飞机声,即暗示观众要看的是飞机。
导演在写分镜头稿本时,要在“效果声”一栏上,在画面对应的位置标明所要出现的效果声。
(二)音乐
除音乐课程的影视作品外,音乐并不是影视作品要传送的信息,但音乐常在影视作品中得到运用,成为表现内容的一种手段。我们知道音乐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能奏出喜、怒、哀、乐、舒缓、紧张等各种的曲调。因此使用音乐,可以给镜头画面作情绪上的补充,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当一个科学实验通过紧张的工作而获得成功之后,加上一段轻快明朗的曲调,将使学生同时享受劳动后的愉快与喜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感情。
另外,音乐能有助于形成影视作品的节奏感,会使学生跟着轻轻的乐声的节奏,时快时慢去感受和领会知识。
当然,在影视作品中使用音乐要慎重运用,不宜过多,不能从头至尾都灌满音乐声。这样,不但收不到音乐应起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视听。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运用音乐应注意:
(1)不宜过多,一般用于影视作品的开首和结尾。开头能引起学习的兴趣与集中注意力,结尾符合学习者经过学习后的愉快与得到满足的情绪。
(2)在教材中间部分使用的音乐,必须与画面的情景,情绪等相吻合。
(3)在影视作品的段落处加插一些音乐,可以使学生的紧张注意与思维得到一定松弛和缓冲,精神上作适当调节,准备再进入下一段落的学习。
三、声音的混合
影视作品中有许多种声音,有解说的声音,也有音响效果声和音乐声。在这几种声的混合使用中,必须和谐统一,相互协调。就是说,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否则几种声音都一样响,就会互相干扰,结果什么也听不清楚。因此,各种声音混合时,要把它们交错开来,同一时间只能突出一种声音。如在解说词多的段落,就可以不用音乐,因为解说连续讲,要是有音乐声也必须压得很低,那就起不了作用。所以,在解说比较多的情况下,不需要音乐来发挥作用,不如干脆不用音乐,而让观众专心听解说。同样,在效果声较多的地方也不应该用音乐,因音响效果声本身就有渲染烘托的作用。
影视作品在三种声音的统一协调中,当然解说是一种最主要的声音,应属于首要地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压低解说的声音让其它声音突出。但解说应精练、简明。在必要的地方应发挥其它两种声音的作用。
最后,不能忘记三种声音的混合还必须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作品呈现信息的能力,去取得最优的播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