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系成立于1959年,是北京电影学院最早建立的四个系之一。北京电影制片厂着名电影美术设计师池宁先生为美术系首任系主任。着名电影艺术教育家葛维墨、李居山、吕志昌、王树薇、何宝通、宋洪荣、周登富教授等曾先后担任过美术系的领导职务。
建系五十多年来,美术系从成立初期的“电影美术设计”和“动画”(动画专业在2000年因学院发展建设的需要,单独成立了二级学院)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电影学为主体的涵盖艺术学、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设计和广告学的多学科、多专业(方向)、多层次的综合教学体系。具备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以及高职(大专)、留学生、进修生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规划。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中打破过去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在充分发挥美术系传统优势专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电影美术设计专业(方向)为龙头,电影特技设计、电影(电视)广告导演、新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虚拟空间设计、电影人物造型设计等专业(方向)多元共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视觉艺术发展新格局。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时期和影视文化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更高要求,美术系坚持树立“正方向、厚基础、重电影、强技能”的办学理念,在逐步完善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同时在教学上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2006年,“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品牌专业。周登富老师所着的《电影美术概论》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此外,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的有《电影镜头画面》、《电影美术设计—场景、人物、道具》、《综合材料实验》、《影视广告创意写作》、《影视广告视听语言》、《造型语言转换》、《影视广告作品分析》等五个课程。王鸿海教授的“数字化影视特技创作及理论的教学体系研究”成为北京市市管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项目之一。
美术系师生比例1:9,在系学生人均占有的实践教学设备七万多元。美术系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他们在电影、电视、广告、新媒体等领域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并获得了众多的国际、国内的专业奖项。
美术系教师从1996—2016年期间,所负责的立项各类科研达38项,其中广电总局的科研项目1项;教育部的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立项9项,院级26项,这些科研项目成果有的成为专业课程教材,有的成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实践教学的创作方面。美术系师生近年来共同参与和创作完成了包括:纪录片电影《天风海涛——鼓浪屿》、《我的梦》、《少林功夫》。特效指导、设计、制作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东归英雄》、《大明王朝》、《台湾1895》、《孔子》、《为爱结婚》、《碧海深沉》等。新媒体互动影像《印象丽江》、《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传递宣传片》、《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传递路线发布宣传片》、《北京2008年奥运北京交通宣传片——律动之光》以及日本、平遥等国际艺术展等。
在教学科研的创作方面。美术系鼓励教师的艺术实践,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美术系教师参与了大量的艺术创作实践,并获得了包括:“金鸡”、“华表”、“飞天”、“金鹰”、“台湾金马”等奖的专业类奖一百多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奖近六十项。这些教师在教学科研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均有力地支持和服务了美术系的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