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理想的大门
打开理想的大门是每个人的愿望,考上电影学院那年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对我来讲,高考就像一场战役,一个人参加"战斗",背后往往有很多亲友团呐喊助威。首先是专业考试,要经历动画专业的四次发榜,每次"战役"之后总会有很多人消失,兴奋地跳起来的人越来越少。其次还有文化考试。我的第一年报考虽然失败了,但是帮助我明确了自己的位置。
记得第一年来电影学院考试的时候,因为没想到路上堵车会如此的严重,所以迟到了5分钟,而且由于慌乱,我竟然忘记了带准考证。按照常理,这种情况是不能参加考试的。我只好详细说明了情况,并且拿出身份证明。经过仔细的核对,动画学院的老师"网开一面",同意我参加考试。等到第二年我考上之后才知道,当年那位老师为此还给学校写了一份检查。这件事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慌乱。这次忙中出错的代价是我耗费了一年的时间,因为老师们对待考试都是非常认真的。
第二年来考的时候我感觉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考场上还是遇到了很多高手,我去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时又碰到这些位熟人,很多朋友就是这么在考场上认识的。因为考电影学院对大家来说很高、很难,所以大家必须多考几个学校以求胜算。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因此当我第二次拿到文化课准考证的时候并没有兴奋地跳起来,因为文化课高考对我来说就更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我只是拿到了子弹和枪,稍有不慎还是会成为炮灰。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能够体会,完成最后一门考试走出考场时候心情是无比释然的,已经不会去考虑过多的结果了,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觉。
拿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感觉仿佛已经置身于这座中国电影的摇篮了。
郭大维学习简历: 动画学院本科生。任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大学生电视台台长,并获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联合创作三维动画片《井底之蛙》获动画学院第五届"学院奖":三维动画最佳短片奖 、最佳技术应用奖 、持永只仁奖 、德勤奖、迪生优秀动画片奖 、玩卡通奖 、最佳短片奖提名奖等七项,并入围以色列特拉维夫电影节。2006年5月《井底之蛙》获杭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学生原创动漫大赛最佳编剧提名奖。
动画学院 郭大维
多彩的盛宴
大学生活,由军训开始。军营里,同学们相互熟悉、相互鼓励,很快成为朋友。返校以后马上就是专业课。同样是画画,同样是画素描,可在这里我们画得更自由、更畅快,因为我可以不再为了考试而去画画。
大一的生活里充满了新鲜事物,每天上课都在看电影。"影片分析"让我开始明白电影是怎样拍成的,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课程,我们开始全面接触电影的各个制作环节,新的梦想就在那个时候开始萌芽。
动画学院是从原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发展出来的,虽然拍摄毕业联合作业的时候只有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录音、管理、表演之间的联合,好像没有动画什么事,其实对于作业来说,我们面临和其他专业同样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课程也涵盖其他系别的内容。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长达半年的表演课,它一下子使我对电影的感觉发生了变化。原来以为只要在镜头前按照导演和摄影的意思摆出一个动作或者表情就叫电影表演了,学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浅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做了充分的动员,可是大家还是大眼瞪小眼不敢主动上前,后来一个勇敢地冲上去示范了一下,其他同学们才逐渐开始放开。一开始不知道表演课的意义,后来我们逐渐明白,表演可对于学习动画专业十分重要。在创作动画时,我们自己要先设想一下,自己设计的角色应该有什么样的习惯动作?表情有什么特点?如果自己都想象不出来,演不出来的话又怎么去设计人物呢?通过表演课的学习,我不仅积累了一些表演实践,还明白了很多关于表演的理论。比如,对于电影来说可以有非专业演员,因为存在即为表现;而对于戏剧舞台来说,非专业演员只能是道具,因为表现才能存在。一个学期后,我们班拿出了几个很像样的小品,还作为"动画学院奖"的串场节目在放映中心的大舞台面对全院师生进行了演出。从台下的观众接连不断的笑声可以看出,我们的表演使他们看到了一种很新鲜的东西--既不是纯粹的舞台剧,也没有摄影机的限制,我们的表演还结合了很多具有动画特点的表现方式,实在是一次很令人兴奋激动的体验。
动画学院的课程实在太丰富了--运动规律课、造型设计课、场景设计课、动画编剧课、动画概论、导演基础、摄影基础、表演课、视听语言、类型电影、声音基础等等,老师告诉我们,这些课对于完成一次动画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动画本身是一门很综合的电影表现手法,不仅需要电影基础知识,更需要动画本身的专业知识。学好绘画固然是学好造型设计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对动作的感知力和对运动规律的理解,那么作品就会缺少了生动的感觉。如果没学过编剧,就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把一个故事讲述成功。此外,创作者还得通过视听语言去不断强化对画面和声音的配合,这就需要具有对画面和声音的单独叙事作用的理解。
记得我的第一次运动规律作业被老师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原因是我的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又回去改,几秒钟的动画画了整整一夜!因为几秒钟的动作虽然在银幕上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对于动画来说是要精确到每一帧的。如果只有兴趣没有毅力的话,作业还没看到什么效果呢,自己首先就有被重复的疲劳感打倒了。做动画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动画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地让每个同学都明白了这一点。
充实快乐的业余生活
动画学院的"动画学院奖"创办已经五年了,我们的创作团队经历一年半的通力协作,终获此奖。在这一年多艰苦创作的日子里,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想到这个奖,我们就会重新振作、继续努力。片子的声音后期都是在深夜完成的。有位老兄戴着耳机在大家热火朝天工作的时候悄悄睡着了,可手还在下意识地按空格键--累的。经常是做了一通宵的工作,到早上又发现有问题,因为是三维动画,想看效果必须渲染,一点小的瑕疵就得重新渲染。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拼过来的。
业余时间我还参与了学院大学生电视台的工作并有幸担任台长。电视台创办初期,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台标放在播放的画面上,可没有播出机,我们只好自己想办法,先采集内容,再上加电视台标,然后渲染,最后刻盘。一个小时的节目整个儿做下来要五个小时,一轮下来人都垮了。由于播出时间压得紧,我们就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做了二十个小时的成品,每次完成的时候天总是亮的。现实逼着我们再想办法,学院领导对电视台关心备至,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设备。有了设备大家更起劲了。后来我和另一位同学一起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在一台普通电脑上实现了播出,上台标实现全自动。当时一套专业的硬盘播出系统要十几万,我们搞出来才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费用。技术的问题解决了,终于可以开始放手大干了。我们根据专业特色招兵买马,同学们在一起除了学习之外又多了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平台。从那以后,我们陆续有了多机位演播实验室,举办了自己的电视歌手大赛,做自己的名师访谈节目、军训节目、学术交流节目。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老师经常来电视台看我们做的节目(王老师的专业是音乐作曲,影片《天下无贼》的片尾曲就是他做的),有时候他看后给我们提出很多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都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我们改,他就在一旁等,直到大家都满意了他才离开,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就在这样的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中,我们学会了什么叫做敬业。
有了老师这样的关心和支持,使同学们爆发出超乎寻常的干劲。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分工协作,团队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从最初的纸上谈兵到后来一期又一期的节目,电视台的工作渐入佳境,节目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了学校的各个专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节目的制作水平还无法与有强大资金作后盾的正规电视台相比,但是现在回过头看,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生动、真诚而充满创造力的。这些经验是每位成员在未来的专业道路上弥足珍贵的回忆。
在2006年的毕业典礼上,我们专门为毕业生制作了一个毕业短片,回顾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王黎光副书记亲自作词作曲了一首《再见吧,朋友》,把毕业典礼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很多的师生都湿润了眼眶。
北京电影学院,每年都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对梦想执着的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追寻电影梦想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