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结束,8名高一声乐班的家长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劝退函,称孩子有数门学科不达标,要求劝退。家长透露,被劝退后,8名孩子曾相约一起服药自杀。7月10日上午,其中一名被劝退女孩自杀,正在医院抢救。另外7名学生中,3人已回家,4人失踪。
8名孩子相约集体自杀,这是十分令人震惊的。而分析这一事件,各方的情绪也很纠结。有人指责学校处理学生退学太草率——但是,高中作为非义务教育,学校严格要求,对不合格的学生采取退学措施,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家长和孩子平时的沟通较少,但就此事而言,当事学生的家长早已知晓此事,且感受到孩子情绪低落,并想开会商量此事,准备采取措施。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感到前途迷茫,走上极端?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在于“只此一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走通艺考道路几乎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为了学艺术,文化课已经拉下很多,如果被退学,再回头来攻文化课,根本不可能。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被学校退学,意味着艺考路接近中断。这是他们无法接受退学现实的根源所在。
其实,近年来,不仅中学退学会导致学生走极端,就是大学生退学,也使一些学生难以迈过这道坎。有人分析大学生心理脆弱,这当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退学之后的大学生,不能申请转学到其他大学继续就读,哪怕是三年级被退学,如果想继续在国内大学求学,就必须重回高考体系。
这是与国外大学学籍管理十分不同的——在国外大学,一名学生不管是主动退学还是被退学,他们都有机会选择申请其他高校,继续求学。因此,退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提供了可能。不然,学生退学之后没有其他便利的求学通道,学校要淘汰学生,就会遭遇很大的阻力。
在我国,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退学往往与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相联系,因为学生被退学之后,再求学困难重重。虽然有人认为,被退学的学生只要不放弃努力,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这样的机会其实十分渺茫,“不放弃努力”的劝诫,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效果甚微。
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大、中学生里,因学业问题走极端的占自杀学生很大比重。虽然个体的情况各不一样,但不得不指出的是,选择空间有限,成才模式单一,这是学生们把学业挫折当作人生最大挫折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走个性的成才道路,这种因学业压力、挫折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将会大幅减少。
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分析这类问题时,人们更多地指责学校处理方式不当,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把这类问题变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纠缠,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和学生的生存环境。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我国大、中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时,舆论呼吁学校引入淘汰机制,实行严格管理;而当学生被退学而出现各种问题后,舆论又批评学校六亲不认,不给学生机会。这种状态,最后让学校不知如何办学,而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学生集体相约事件,我们应分析具体的原因,帮助这些孩子渡过难关。与此同时,更应该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打破目前僵化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成才道路,让他们不再成为教育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