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
|
从贫困矿区不敢奢望梦想的孩子,到省内新闻最高端节目的主播,主播周峰的故事有些动人、有些励志,更多的是意料之外的震惊与感慨
周峰:含泪播种的必将含笑收获
周峰吉林卫视《新闻联播》主播主任播音员
魏海伶/撰文
核心提示:
周峰神话的梗概是:一个生长于矿区的穷小子,最后当上了省内新闻最高端节目的主播。
这种神话并非偶然,从一开始,他就像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在层层阻碍与困难中,顽强地向上、向上,无数能力、努力与极强的自我控制力的积聚,终于促成了惊人的爆发,将他推向了人生的高点……
周峰生长在贫困的矿区,小时候的生活曾艰苦到“觉得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每天看着爸爸从采煤一线回到家,满脸都是黑色,都感到这种生活很害怕。曾经,他和家里说想学习一门乐器,结果遭到务实的父母的极力反对……
那时,他唯一的“梦想”就是离开那里,“只要能离开那里,做什么都行,从没做过其它的梦。”
走上播音这条路,于他有一个在大多数人看来稍显辛酸的开始:高一时,周峰在报纸上看到全省朗读比赛的通知,“当时的报名费只要10块钱,可我妈舍不得给我拿,她说我太异想天开了,省级的比赛都想试。”最终,是一起生活的姥姥开口,妈妈才给他拿了10块钱。
很意外的,他以《白杨礼赞》进入了复赛,虽然后来由于放假错过了复赛通知,但评委们破例给了他一个优秀奖。当时的评委杨生给周峰邮寄了一盘录音带,他的评价给了周峰很大的信心,也让他第一次知道大学里有播音主持专业、有专门的传媒大学。从那时起,周峰发现了自己,确定了未来的方向。
高三时,周峰来到长春参加艺考培训,住的地方没有供暖,床上只有草垫子。他在那里住了半个月,靠在市场买的馒头和咸菜度日,喝冷得冰牙的自来水。同屋的人见了,问他:你怎么不喝饮料?他说他不喜欢,但其实那时他从没喝过可乐,最多只喝过家乡两毛钱一瓶的汽水。
正式考试那天,周峰一辈子都忘不了。中午吃饭时,他和妈妈想吃点饺子,因为这样一来就“饭菜都有了”,但他们一连走了三四家饭店都觉得贵,后来走到吉艺附近的一家烤肉店,妈妈要进去,他说别进了,肯定会更贵,别去饭店了。
最后,他们娘俩买了一袋饼干、两瓶汽水,一共花了不到三块钱,就在学校的走廊里把午餐解决了,在他一生最重要、决定他命运的考试前。那次考试,他以九台市艺术类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吉林艺术学院文艺编导专业。
“我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特意把我妈接到了长春,去那家当时没敢进的饭店吃饭。直到现在我都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两个人花了五十多块钱,我妈依然说,太贵了。”
前些年在大学做兼职讲师时,他给学生讲起这些经历,最初学生们都不相信,后来得知是真的,都非常感动,“其实这些在我看来并不算什么,人生中难得的经历而已,不是什么坏事,年轻时太顺利并不利于成长。”如今的周峰,轻描淡写地说。
大一时,周峰通过参加电台节目认识了青雪,并在她的引荐下进入省广播电台主持大学生节目《校园风景线》,一年后省交通文艺台成立,又被吸收去主持早间新闻《交通红绿灯新闻报道》。就这样,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天道酬勤,周峰不但每年都会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电台的主持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周峰还经常参加一些比赛来磨练自己。大学期间,他四次去电视台应聘都以失败告终。还好,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行的。
大三时,周峰得知有一档娱乐互动节目即将开播,当时节目组已经敲定了主持人,但他还是从老师那里要来了制片人的电话,并最终成为那档节目的主持人。
周峰说:“可能从小家里没有什么背景可依靠、就形成了不服输的个性和什么事都得靠自己的信念,所以即使在面对这样看似不可能的机会时,我还是会很执着地去争取,说不定哪次就会成功了。”
半年后,周峰离开了那个节目组,但他依然没有颓废、没有不自信,这次经历让他更清醒地反思、重新审视自己更适合什么。
不久后的普通话大赛里,他得了全省第一名、全国第十三名,电视台由此重新发现他,让他去考试,当时他想:“同一个平台,试过好几次也没成功,可能自己真的不适合。”
那次无心插柳的考试,成了命运的又一次转折。他通过面试,去了《早安吉林》一档曾为吉林电视台争得无数荣誉的优秀新闻栏目。
“我没有专门设计过自己是要做娱乐还是做新闻,但当走上新闻主播台时,我发现我更适合做新闻,或者说新闻更适合我。”
做新闻主播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支撑。在多年的工作中,周峰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去年"吉林省抗洪斗争文艺晚会"的主持工作,那是我的主持生涯中最紧张的一次。那次直播晚会,提前三天拿到了主持词,但就在晚会开始前一天,主持词临时更换,而且必须背词……当时真的想:无论如何,让时间过得快一点,让这一切都早点结束吧。曾经我的一个同事说:主持人不是人干的活儿。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但所有新闻人都会认同很多场合,我们都被硬性要求“不许出错”,因为说错一个字,可能就是大错误。”
2008年初,周峰被借调到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做了10个月的财经节目主持人,但最终选择回来,因为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也更喜欢做新闻主播。
新闻对周峰来说也许未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新闻本身的特殊性对他的心理、行为方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一次次挑战中,他得到了很多锻炼,从各方面提升了自己、也更确定了自己的目标。
在从事主持人工作后,周峰曾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学做兼职教师。现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长春旭声播音主持培训学校的教学总监。
今年六月,学校在他的提议下与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同开展了“希望工程圆梦"旭声"2011吉林之夏少年主播成长计划”公益活动,希望帮助那些坚持播音理想的贫困家庭的孩子。
“有这样的念头是因为一个小女孩,那天她来学校测试,言谈中问到学费可不可以分期交,我当时就想到是不是她在经济上有困难,就问她父母是做什么的,结果得知她父亲去世了,母亲靠打零工养活她。我和她说不用交钱了,我免费教你。我小时候家境也很普通,看到她我就想到自己。十几年一路走来,知道其中的辛苦,现在就希望和我有同样经历的喜欢播音主持的贫困孩子,不要因为物质上的原因让这个梦想破灭。我要一分钱都不收地去培训他们,而且要常年办班、每个寒暑假都要办。还要为通过培训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贫困学子每人捐助5000元奖励基金,让他们的梦想更容易实现一些……”
周峰说,做老师的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是其他职业都无法体会到的。主持一场晚会取得再大的成功,在一次直播节目中发挥得再好,也只是个人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但当看到自己的学生站在舞台上,听到别人称赞他们,听到家长反馈孩子变得开朗、自信,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省级卫视的首席主播……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东亚周刊》:新闻主播和其他主持有什么不同?
周峰:新闻主播很少谈得上突出的明显的个性,举个例子来说,我工作十二年没有换过头型,基本每十天就要剪一次头发。但从内心来讲,我最喜欢的就是在主播台前,一坐在那里会很兴奋、很有状态。
《东亚周刊》:现在回想在经济上很困难的那段时期,会想到什么?
周峰:其实我当时并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产生什么特殊的想法。我很乐观,而且特别容易知足,小时候家穷,不能常吃肉,我就让妈妈给我炒点豆腐,吃起来也觉得很香。大学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块钱,一顿饭是六毛钱的饭,八毛钱的菜,每次都吃最便宜的菜,上顿豆腐下顿土豆片……我没有因此感觉难、委屈,更多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要活得更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我是大学四年里唯一一名每天坚持练“早功”的人,我不是这行里做得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
《东亚周刊》:听说你也有很多趣事被传为佳话?
周峰:在交通台工作的时候,一次马上要开始直播了,但钥匙不小心被锁到了屋里,我一着急就把门踹了个窟窿,后来作检讨,大家都在下面偷笑。第一次上晚间版节目时,由于太习惯了做早间节目,把开场词说成了:听众朋友早上好、晚上好……直到现在还有人会提起这些有趣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