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故事是艺术高考影视编导专业的必考科目之一。戏剧故事的考查一般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笔试中的戏剧故事写作;一种是面试中的编讲故事。这里我们邀请艺想天开艺术教育编导专业教师王老师,传授大家编写精彩故事的技巧。
题目
如果戏剧故事写作考查的类型是续写或词组链接,那题目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戏剧故事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太阳从西面升起》,考官一看题目,就会感觉眼前一亮,迫切希望阅读下文;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考官不屑一顾。
开头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些话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事当中,也从某一个角度揭示了戏剧故事创作的规律性。对于作品的开头,考生要注意简洁和精炼。小说的开头,可以写景抒情、状物绘人,洋洋洒洒几千字,写得越详尽、越精美、越细致,越能得到读者的青睐,但戏剧故事却不行,如果开头三句话都吸引不了考官,那还有什么理由让考官继续读下去呢?考生在进行戏剧故事写作开头的时候,切忌:一、没完没了地介绍环境;二叙事平淡;三、介绍大家太过熟悉的事件。
中间
设定好戏剧的开头后,中间就要尽可能合乎逻辑,尽可能曲折离奇的情节把故事、事件连贯起来。首先要定好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叙述手法(例如倒叙、渐进、伏笔、并列等),按照考生心中构思的方向,一步一步让它自由发展,并逐步发展到高潮。
结尾
戏剧故事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点睛”之处,结尾往往决定着一篇戏剧故事的成败。正所谓“编筐织篓,重在收口”。收口时,一般要用顺理成章的神来之笔,抖出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结局。戏剧故事的结尾要简明扼要,新颖独特,要使悬念最终被清晰地解开,并点明、深化主题,使人有种“恍然大悟”或“原来如此”的感慨,并且耐人寻味。
细节决定成败。艺考在即,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细节里边有魔鬼”,大家在考场里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给自己加分。
考生应该明白,当你跨进报考院校门槛的时候,考试就已经在你身上悄悄开始了。你报名时周围站的可能就是你的主考老师,候考时见到的人有可能就是学校领导。所以,在进入学校后,你不能忽略任何人,应该尽可能对所有人热情、大方、有礼,总之要为人坦诚,真诚的对人对事,这样才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考试过程中,同组其他考生如果出现失误或是出了洋相,千万不要取笑别人。在考试过程中,学会微笑示人。微笑能使人放松,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不仅能使自己解除心理紧张,也能给考官和其他人留下好印象。最后一个离开考场的同学不要甩手而去,要记得把门轻轻关上。在考场外,如遇到考官不要躲避或置之不理,应主动与考官打招呼,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与考官同时进出楼门或电梯时,应学会主动谦让。
我们说考场内是考试,考场外同样也是考试的序幕和考试的延续,考生也要特别注意细节。当你在乱哄哄的人群中候考时,可能就有好几双犀利的眼睛在暗处观察着你,所以在候考时,你一定要积极配合考场外工作人员的指挥调度。
有些考生眼里只有考官老师,以为工作人员都只是打杂的,因而不尊重他们。其实考生在考场外的表现,照样可以反映到主考官那儿去,甚至一样会影响考试成绩。曾经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候考区饮水机前打水的人很多,但是有一名考生居然旁若无人,毫不谦让地抢先去打水。他这个行为被候考室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最终反映到考官那里。显然这样的考生,是不会被录取的。因为这件小事反映出这名考生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进入考场后,考官更是会对你进行全方位的观察。除了考查你做演员的基本素质外,也会注意你行为举止的细枝末节,甚至你不经意间的眼神。考试时,当同组的其他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安静,不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或自顾自准备自己的考试材料。这些行为都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尊重。演小品过程中换布景、换道具,一定要积极主动去帮忙。考生要知道,在考试时,考官对考生人品的重视有时往往比考察考生专业还重要。
如果你准备朗读的稿件是小说片断,一定要先把整部小说看完,然后再决定选哪一部分,这样有利于考生正确把握片断的基调,确定感情发展走向,凸显情节高潮。否则,容易让人听上去有一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下面我们邀请艺想天开艺术教育播音专业教师黄老师,就朗读小说片断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理清脉络,确定基调
小说的脉络不仅包括主线,还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之间的关系、场景之间的关系、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考生所选择的小说应当主线比较单一、鲜明;情节集中,一般只有一个情节;在故事情节中,人物关系、场景关系和人物行为关系都是比较简单的,这样便于理顺关系。搞清了关系,基本上就了解了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无论朗读什么文章,我们都会发现,自己会被整篇文章激发起一种感情或态度,这就是基调。基调对了,整篇文章的感觉也就好把握了。但是,要特别注意一些讽刺小说,很多时候作者是在说“反话”,也许字面意思是在表扬,但实际上是批评;表面上满怀感情,但实际上是对这种感情的讽刺等等。这时候,要弄清作者的本意是什么,然后确定基调。
确定重点,把握高潮,合乎节奏
一篇文章的重点有时是一段内容,有时是几句话,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不一而足,情况各异。确定重点需要注意,第一,重点把握要准确;第二,重点要分出层级;第三,重点的数量不宜过多。另外,重点和高潮不是同样的概念,朗读时要区别处理。高潮部分要吸引听众注意力,抓住兴趣点;重点部分要发人深思,体现作品目的。考生选择小说的节奏类型应该是相对单一的,在朗读开始时正确把握节奏是关键,不准确的节奏就会给人不好的第一感觉,即使后面调整了,也会有断裂、跳脱的感觉。
铺展过程,情景再现
这是小说的特点所在,故事的发展是听众最喜欢听的部分。铺展过程、情景再现,是对小说的情节而言的。情节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具体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对人物形象、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刻画,有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有对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关系的勾勒,朗读时要把上述的要素细致具体地用声音表现和传达出来,注意不能粗枝大叶,要把“这个情节”的特点抓住,要让人感到情节生动鲜活。
抓住特点,具体感受,表现情态
小说是虚构的,是把生活当中的矛盾、冲突通过某个情节联系在一起。小说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写作手法是非常细腻的,要抓住这个特点就要具体感受,感受越具体、越细致,特点抓得就越鲜明。要从人物、场景、行为、关系中抓取令你感到新鲜的描写,然后把它们放到你日常生活的背景下揣摩,通常这样就能引导你得到真实的感觉。你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离生活越近,你的朗读就越感人。
用声自如,表达生动
小说与诗歌、散文不同,它涉及的因素更多,有不同的人和事,作者写作的手法也丰富多元,所以朗读的声音形式也应当相应丰富。我们不能用平时说话的状态来朗读小说,很多时候须夸张些、渲染些。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虚实、冷暖变化须多一些。当然也不能为“多”而“多”,要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和小说内容的需要自然表达。
把握好以上几点学习方法,勤练习、勤揣摩、勤思考,自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