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舞蹈是一种以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舞蹈演员对一个舞蹈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完全要靠自己的身体,动、静、姿态、韵律等都传递出一个舞蹈演员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造诣。
很多舞蹈专业的艺术考生有很好的自身条件,和舞蹈基础,但是在艺术院校的考试中,却常常落榜,这里除了有临场发挥失常等心理素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舞蹈感觉的缺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舞感。
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舞蹈在是人体律动的过程中展示反映出作品中的情感、意图等。其艺术感染力,除了音乐配合额等因素外,很重要的还是在舞蹈演员本身的舞蹈感觉。艺术境界本身其实就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的形成也就是我们对艺术的领悟和传达。
那么,对于2018年参加舞蹈考试的考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舞蹈感觉呢?首先就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一定是建立在规范准确的舞蹈动作之上的。舞蹈感觉其实就是舞蹈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它首先是建立在有肢体动作的“动感”基础上的,所以说舞蹈的动作动感是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这个舞蹈者舞蹈水平好坏的根本前提,每个人都有先天反应的差异,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应变能力强,协调性好,有人就较弱。因此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提高舞蹈者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关键中的关键。但舞蹈的动感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动感,而是对舞蹈这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这就是舞蹈感觉的基础。舞蹈训练实际也就是这一简单道理的延伸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训练逐步扩大舞蹈形体技术范围,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与感受力。规范的基础训练是在不断地增进这种动感的敏锐度、协调性和准确度,例如:舞蹈训练中常规的“擦地”动作,舞蹈者长期练习“擦地”,不仅加深了对绷脚、外开、延伸等腿的形态的准确感觉,而且还加强了脚底、脚尖对于地面相互关系的敏感程度。系统大量的科学练习,不断地接受器官与外界信号的反馈,使得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舞者都需要一个规范系统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训练技能,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这些基本的动作的培养也很重要,这也正是提高自身感官反应准确性和敏锐力的正确途径。所以说舞蹈的艺术境界其实不只是舞蹈本身,还有要基本功做为支撑。
还有,对于考生来说,内在感情的调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舞蹈要想感染别人,首先要感染自己,只有感染自己才有可能感染别人。而情感的表达也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包括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各种面部的表情、手脚走位、身体的摆扭等来统一传递内在情感。舞蹈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悟性入手,通过长期观看欣赏舞蹈作品达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用心领悟,用情表现,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叙述舞蹈及本身的内心情感,所以首先要使学生学会眉目传情。教学中还可以用不同心情、场合的眼神来训练怒眼、喜眼、哭眼、怨眼、哀眼等多种表情,要求学生通过眼神来表达内心世界。最后,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力的提高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舞蹈需要音乐作为铺垫与强化,好的音乐对舞蹈是而是一种烘托和升华。所以对音乐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对于艺术考生来说,二次创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试中,如果我们能够对现有的舞蹈作品进行合理的二次创作,那么一定会给考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对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有很好的作用。就是说,我们在表演一段曲目或舞蹈的时候要动脑,要融入自己的理解,不要生吃,要消化,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