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刚刚接触油画时是走了一段弯路的。我记得刚学画风景时还算比较顺利,因为练习风景画时可以只顾色不顾形,形差点没关系;可一接触到油画头像就不那么好玩了,经常是形与色打架,顾色没形,顾形没色,顾此失彼,画得一塌糊涂,找不到头绪。现在想起来,知道是自己当时还没有确立一套正确的观察方法之故。那时自学素描,只是凭自己的感觉画,照抄对象的形和光影,并不懂得应知必会的一些规律,重要的是头脑中没有一套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所以画对象是从局部到局部,不从整体出发。画油画时画面上的色彩各自独立,没有联系,协调不到一起。有了这些走弯路的经验教训,所以当我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启蒙训练初学者画油画头像时,我深知观察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训练中根据他们出现的问题反复讲这个问题,找出他们画不好的病根,主要在于他们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对了,就好上路。观察方法不太正确的就只有在自己营造的泥潭中挣扎。何时注意了大关系,何时才能摆脱困境。
学习色彩比学习素描难度要大,素 描要掌握的问题有形体结构比例、光影明暗规律。而学习色彩要求既掌握了这些素描规律,还应掌握有关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主要是学习掌握画面的色调和分析对象的色彩冷暖的能力。
学习色彩宜从画静物或画风景开始,在画静物或风景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接触头像。学习色彩先要学习掌握画面的色调。这色调就是你经营的画面的总的色彩倾向。或是冷色调,或是暖色调,或是蓝色调,或是黄色调,或是灰色调的同类色协调的作品。当然还有一种画面充满了色彩纯度较高的对比色协调的作品。也可称作红绿色调或橙紫色调等,学习色彩还要掌握分析物象冷暖的本领。一个立体的东西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受环境色的影响而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比如,把头部当成一个圆球,在室内一般暗部偏暖,但暗部的下方由于肩部的衣服颜色而偏红或黄,暗部的斜上方由于室内环境的影响或偏蓝色或偏紫。圆球的亮面中的灰面大多呈现固有色,亮面中的高光部分由于受光源的影响呈现光源的色彩。如,受天光影响偏蓝色,受阳光影响偏黄色。作为油画的初学者应该首先明白这些最简单的道理。
初学油画开始不易上路,油画色在纸上和泥。我在训练这些初学者时,采取了分两步走的办法:一方面用单色画油画素描,练习掌握油画的性能;另一方面多画油画静物或风景,可暂舍弃部分形去放开手掌握色彩的冷暖规律。用单色画素描对于素描好的同学不成问题,然后让他们逐步添加难度,逐步增加色彩变化。黄种人的皮肤一般情况下暗部呈现赭绿色,当然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或偏冷些,或偏暖些,先用或偏冷或偏暖的赭绿色将对象的暗部及五官的暗部画好,然后再根据对象的感觉画出亮部的丰富、微妙的色彩关系。
冷暖是相对的。考生的感觉略有不同是正常的,比如画一个对象,有的同学画的画面整体偏暖些,有的同学整体偏冷些。但在他们的作品 画面中应该具有相应的冷暖关系。 画油画头像,每一笔都要服从整体,为了好记,我用“长短、深浅、冷暖”来表示对象的形、明暗及色彩关系。我常讲,画油画的每一笔既考虑它的长短,又要考虑它的深浅,又要考虑它的冷暖。这一笔若长一点,形就可能变了,若深一点,就破坏了素描关系,脸的起伏就可能发生变化,若冷一点,脸的冷暖关系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画油画是很费精力的,必须多动脑筋,形成经验,形成潜意识。画每一笔都要自然而然地考虑它的这些关系。
初画油画应该掌握油画材料的一些性能和正确的方法步骤。比如,应该懂得画布的制作,如何做油画布的底子,现在商店买的现成的油画纸往往吸油,画出画后不久,画就因吸油而晦涩不堪。所以用这些材料还得需要自己再加工,加一遍或两遍乳胶或现成的油画底料就好用了。初学者画油画往往也不懂得用“媒介剂”调色,经常看到考生用工业用的松节油来调色,由于松节油破坏油画颜料的成分,所以画后马上颜色就变乌,与刚刚画完时的效果大大不同了。其实,初学画油画,大多是画一次性的直接画法,所以调色用现成的调色油即可。要想掌握更多的油画媒介剂用法,可以等考上再学也可。
油画的步骤很重要,应该懂得先薄后厚、逐步塑造的步骤方法。有些同学画油画,一上来就用厚厚的油画色把纸铺满,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先设立了一道障碍,再往下画就“和泥”了。初学油画应该先简单地懂得传统油画的基本方法,一般的画油画头像先用较薄的色彩把画面的暗部铺好,再逐步加厚。一般是暗部薄些,亮部厚些,这薄厚的对比也增加画面的力度。
油画的写生技巧很多,或用笔画或用画刀刮等等,我的意见是,初学的考生先不要一上来就用刮刀画追求意外效果,先规规矩矩地把用笔的功夫练习好再说。
有些人为了应试而训练学生掌握一套程式化、概念化的模式“套子活”,比如:暗部是什么熟褐加土绿,亮部是土黄加粉红,高光是钛白加群青,像中药铺的老先生开的药方。这种套子活,考生画什么对象都是一样的颜色,锁固了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感觉能力受到了限制。学生遇到与药方不同的情况就手足无措,这是非常害人的,甚至使这些考生一生的道路都受影响。好的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以规律性的知识、启发,作为教师要训练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感觉,提高考生认识对象的感受力,锻炼他们接触各种不同情况,画出各种“此时此地”的那种微妙的贴切的感觉。
另外,对于考生的作业画得“个性化”、“风格化”问题,老师之间也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还没上学就画成“大师”样,画得太野蛮、太疯狂,招进来后也不好教,主张打低分灭掉;也有的观点认为,有个性的考生难得,有思想、有头脑,将来必有造就。我的观点是,作为教师不应该只以一种学院式的比较规范化的统一模式去要求学生,应该宽容,这样你的学生才会有各种各样的面貌。当然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个准则,就是看他尊重不尊重对象的感觉,是不是程式化。考生色彩感觉好,胆量大,画得强烈些,不太规范,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如果是一套活,画谁都一个样,就真的不适合上学了,也不 必上学了。